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(三)

  • 日期:2019年08月01日 09:53
  • 来源:国土分局
  • 作者:王国兆
  • 关注:

七、地质灾害简易治理方法:

1.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

雨水是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,可以根据现场情况,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,将流入危险区内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将滑坡、崩塌区内的地表水体引出区外。

2.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

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,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,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。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铺盖,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闭,也可利用混凝土预制盖板遮盖。

3.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

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,表明滑坡即将滑动。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,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,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。在坡脚鼓起部位堆压沙袋或块石,可以减缓滑坡的滑动

4.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

当滑坡仍在变形滑动时,可以在滑坡后缘拆除危房,清除部分土石,以减轻滑坡的下滑力,提高整体稳定性。清除的土石可堆放于滑坡前缘,达到压脚的效果。

八、群测群防

1.基本概念:

“群测群防”是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,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、灾体变形、活动信息,迅速发现险情,及时预警自救,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。

2.群测群防的做法:

(1)选点定人明责任。选点,选择具有代表的隐患点,作为监测预警对象。定人,在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下,以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为主要对象,选择责任心强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,作为灾害隐患点的骨干监测员。明责任,对骨干监测人员,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,一项一项落实到人。

(2)宣传普及带培训。

组织涉灾村民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,观看地灾防治专题片,发放普及型地灾防治资料,对选定的骨干监测人员,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、前兆特征、报警、紧急疏散等方面的培训,使监测预报工作做到位。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做到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

通过宣传、培训,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御知识,提高自救能力,并积极主动配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(3)三项制度详制定。

汛期值班制度。建立值班制度,明确值班地点、联系电话,保障通讯24小时畅通,领导带班。

险情巡查制度。经常巡查隐患点变化情况,强降雨期应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,主要观测地面开裂、土体蠕动、树干倾斜、山洪暴涨、动物异常、地响等灾害前兆,同时对点上设置的简易观测装置木桩或钢钉定期进行观测记录,一旦发现前兆或异常情况,立即报警、马上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。

灾情速报制度。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前兆或异常,在第一时间报警,迅速转移群众,并尽快将紧急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。

(4)三条措施要保证。

简易观测措施。在被监测地灾点敏感变化部位,地面开裂的两侧采用钢卷尺进行裂距观测并做好记录,为地灾发展趋势观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

灾前报警措施。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,处于临灾状态时,由报警人不断敲锣鸣警。

紧急避让措施。紧急情况出现后,按预先计划有条不紊地把涉灾居民、财产撤离险区,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(5)开展地质灾害普查,查清灾点。政府应发动群众,发挥群众的力量,积极开展隐患点排查,查清辖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状况,尤其是人口聚集区。而群众在种地、放羊、割草时发现隐患点,应立即向政府报告,以便采防范取措施。

(6)编制应急预案,发放“两卡”。明确组织指挥机构,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,制定巡查具体要求;明确临灾抢险救灾措施,明确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,明确诱发因素、危害人员及财产数、预警方式,以及监测责任人、撤离负责人及撤离路线等。“两卡”应落实到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,并向村民详细解释。

(7)明确奖惩措施。对在防灾避灾工作中做出重大成绩的个人,应予以奖励;对粗心大意、不负责的人员追究责任。

上一条:开发区经贸局火把节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
下一条:高新区招商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楚雄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“城市记忆”成就展

关闭

Baidu
sogou